5月6日 16:00現場直擊節目>>>新頭殼現場直擊
台灣已經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,經建會推估到2032年,台灣每5個人當中有1個是老人,民間團體主張,建立無障礙的環境是刻不容緩的事情。
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在台北淡水建立無障礙資訊中心,提供給身障者充足的無礙旅遊資源。該協會總幹事朝富在newtalk「一個不能少」節目上直言,對於無礙環境,大家已對建築物做了很多討論,但實際上即使有建築法規監督,身障者依然普遍存有障礙重重的感覺。
朝富指出,20年後台灣將會面對每5人當中就有1個是老人的社會,為了老人行走減少困難,或者提供一個平坦坡道給輪椅使用,這些無障礙環境的相關設施絕不能等到20年後再做。
對於輪椅行動者的不便,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陳明里專案經理形容,即使有一點小小高度的門檻,對輪椅用戶都是高大的城牆,阻隔他們行進;而現在政府忽視的多障礙環境,就等於直接囚禁身障者,將他們綁在家中。
朝富說,即使身障者跨出建築物,但現在友善的交通工具也不多。朝富認為,全台復康巴士有500輛,可是需求卻高達20幾萬人,因此復康巴士未必是建立無礙環境的唯一選項。
高油價的時代,朝富表示他就非常喜愛搭乘台北的低底盤公車,搭配捷運作出外的選擇,比起復康巴士更有機動性。因此政府在建立無礙環境時,方便的大眾運輸節點也是必須考量的因素,否則身障者仍會擔心出了家門,還是無法到達希望的目的地。
台北陽明山是民眾喜愛的旅遊地,但以身障者身份來檢視陽明山是否是無礙環境時,朝富無奈地說,身障者只能在遊客中心活動,但是這種國家級的公園,居然沒有提供順暢的旅遊環境,讓他感覺權利被剝奪,人權不獲尊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